【人物与科研】南开大学汪清民课题组:光催化(杂)芳基由氮或氧到碳的迁移对未活化烯烃砜基芳基化
导语
前沿科研成果
光催化芳基由氮或氧到碳的迁移对未活化烯烃砜基芳基化
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利用芳基迁移对烯烃进行双官能团化反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Nevado、Greaney和其他课题组报道了Smiles-Truce重排反应的开创性工作,他们利用串联的重排反应将烯烃或炔烃衍生物转化为高功能化的杂环和(杂)芳基化合物(图1A)。Stephenson和朱晨课题组分别报道了烯烃的双官能化试剂,利用自由基Smiles-Truce重排对烯烃进行双官能团化(图1B)。
然而,这些反应依赖于磺酰基的存在,但大多数产物中的磺酰基在重排后都以二氧化硫的形式释放出来。研究人员也利用叔醇底物进行芳基迁移对烯烃进行双官能团化(图1C)。然而,叔醇底物的合成往往需要用芳基格式试剂或有机锂试剂。尽管利用芳基迁移策略对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设计和开发绿色的和经济的方法来完成芳基迁移对烯烃的双官能团化是有研究价值的。在此,作者报道了远端烯烃化的芳香胺或芳香醚,经过自由基加成和(杂)芳基迁移的串联过程对非活化烯烃进行双官能团化,并得到芳基丙胺和芳基丙醇的骨架(方案1D)。
图1. 研究背景和工作总结(来源:Green Chem.)
表1. 反应条件的筛选(来源:Green Chem.)
筛选出了反应的最优条件以后,作者对芳香胺的范围进行了探索。发现1a和位置异构体1b与4-甲基苯亚磺酸钠反应生成目标产物3b和3c,收率分别为96%和94%。噻吩环的4位和5位上有不同烷基取代基的底物也能以高收率获得3d-3f。同时氮原子上连接苯酰基和Boc基团也是可以容忍的 (3g和3h)。当迁移基团为多取代苯环时,产物3i的收率为92%。有趣的是,非芳香族烯胺衍生物也能进行反应获得相应的产物3j,收率为84%。不幸的是,当迁移基团是苯环或嘧啶时,没有得到相应的产物(3k和3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缺电子的噻吩,也适用于邻位有给电子基团、对位有吸电子基团的苯环。这可能是因为新形成的烷基自由基是相对富电子的自由基。当底物中有邻位或对位吸电子取代基时,更容易进行烷基自由基加成。接下来,作者研究了与各种烯烃芳香醚的底物。含有各种迁移基团的芳基醚(噻吩和多取代苯环,包括色氨酸衍生物)都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获得目标化合物 (3m-3s)。作者通过改变溶剂,用CF3SO2Na和CF2HSO2Na作为自由基前体,成功将三氟甲基和二氟甲基引入底物中(3t-3x)。同时作者用含氟卤化物作为自由基前体,通过XAT的策略,以中等收率将含氟基团加成到烯烃上(3y-3ab)。
图2. 底物拓展1(来源:Green Chem.)
接下来,作者考察了各种芳基亚磺酸钠自由基前体。在邻位、间位和对位上具有吸电子基或给电子基的芳基亚磺酸钠与1b反应,得到相应的产物(4a-4n),产率为47-97%。萘亚磺酸钠以及联苯亚磺钠都以高收率获得目标化合物(4o-4q)。此外,乙基亚磺酸钠也能得到预期的产物4r,收率50%。同时,杂芳基亚磺酸钠也可以进行很好的反应(4s-4u)。
图3. 底物探索2(来源:Green Chem.)
图4. 反应的应用(来源:Green Chem.)
图5. 机理实验研究(来源:Green Chem.)
根据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该反应的可能机理(图6)。首先,4CzIPN在440 nm的光照下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光催化剂是一种强氧化剂,与ArSO2Na 经单电子转移,生成磺酰基自由基和4CzIPN·-。随后,磺酰基自由基可与烯烃1反应生成新的烷基自由基中间体(I),杂芳基立即捕获中间体I,再经Smiles-Truce重排,从而生成中间体III。最后,中间体III可与还原性的光催化剂4CzIPN·-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生成目标产物IV,并再生成4CzIPN,从而完成催化循环。
图6. 可能的反应机理(来源:Green Chem.)
本篇工作通讯作者为南开大学的宋红建副研究员和汪清民教授。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曹云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史晓迪、博士王欣谋和博士研究生张铭君对该工作做出了贡献。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 21732002、22077071)和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No. 63181206)的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汪清民课题组简介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暨南大学刘彭义、谢伟广团队Adv. Mater.:气相沉积制备钙钛矿动态成像光电探测器阵列
●兰州大学陈熙萌/李湛团队Adv. Mater.:石墨烯异质结重水膜分离技术的重大研究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教授课题组:具有双网络水凝胶电解质的固态可充锌空气/碘化物混合电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道峰教授课题组:自适应孔材料实现一步纯化乙烯●温州大学李林和侴术雷、深圳大学轷喆、南开大学赵庆:嵌在碳骨架中的铋纳米颗粒作为高功率密度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